一级教授 - 应锡璋
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研究员,中华临床医学会常务理事,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(北京)一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(网络),中国医疗保健信息网会员。
中文名 应锡璋 外文名 Ying Xizhang 民 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日期 1946年8月 职 称 副研究员 教授 性 别 男
目录
1 个人履历
2 简介
个人履历
196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电气绝缘专业。1969年至1970年,在山东省
6037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。1970年至1978年,在江西省四机部713厂任机修工人。1978年至1980年,在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专业学习(硕士)。1981年至今,在上通第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工作。其间1981年至1985年,在化学教研室工作(其中1983年至1985年在测试中心质谱实验室工作)。1986年至1993年,在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人工心脏研究室工作。1994年至1998年在测试中心工作。1999年至今,在数学教研室工作。自2000年3月起兼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(加拿大)一级教授。博士生导师(网络)。主要业绩:1989年至199O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“一种新颖的抗血栓材料的研制”1990年10月鉴定。1991年至1993年主持上海市高教局资助项目“接枝肝素的医用材料抗凝血性能和成型工艺研究”。1993年10月鉴定。两项项目均获上通市科技成果第一完成者证书。1994年上海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表明,成果属国际先进水平。首次提出应用快原于轰击二次电离理论,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接枝技术,使抗凝血药肝素以共价键形式直接固定在医用高分子血膜表面,经出凝血指标测试表明,肝素化材料有显著的抗凝血功能,且肝素不脱落。经红外光谱等检测,肝素与高分子间生成了新的化学键。经鼠实验,仅0.6毫米口径肝素化细导管插入鼠血管内,导管内不会凝血,切口处不再渗血,体内也不会大出血,在实验中不需另加肝素针剂,且同一根接枝导管在多只鼠尾动脉内重复使用仍抗凝血。用扫描电镜对管内壁作放大1万倍检查,管壁未见血栓痕迹。
简介
人物平生
1968年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电气绝缘专业毕业。1980年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应用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,获硕士学位。主要研究方向:抗血栓医用高分子材料。1989~1993年曾主持二项研究课题,均按期签定并获上海市科技成果第一完成者证书;1994年经上海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,成果属国际先进水平。主要论文:《聚氨酯―肝素的接技共聚反应和材料表面的初步分析》。1991年11月发表于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》;《聚氨酯-肝素接枝共聚体的结构分析》1992年第12卷第4期发表于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》;《碳酸钙在人工心脏中的应用》发表于《化学世界》1996年第37期;《一种新颖的抗血栓材料的研究》发表于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》1996年第17期,《超细致性Bi2O3的制备及其在抗血栓医用聚氨酯材料中的应用》与《碳酸钙补强的抗血栓材料成型工艺都发表于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》1999年第33卷第2期。上述6篇文章由美、俄杂志摘录。共有9处。1999年获“紫荆花”医学金奖,华人医学家卓越成就奖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